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出口滯緩及外圍疲軟 美玉米觸及1月低點


  因出口需求滯緩和外圍金融市場疲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14日收低,12月合約觸及1個月低點,交投最活躍的CBOT 12月玉米期貨收跌5美分,報收于6.33 1/2美元/蒲式耳。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口疲軟及歐債憂慮加重 美玉米大跌4.4%


  因出口銷售疲軟和歐債危機擴散憂慮加重,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17日收盤大跌4.4%,交投最活躍的CBOT 12月玉米期貨收跌28 1/4美分,跌幅4.4%,報收于6.14 1/2美元/蒲式耳。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玉米豐收與漲價并行 折射供應偏緊格局難改


“今年新玉米上市開秤價格2200元/噸,比去年開秤價格每噸提高480元人民幣。”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說,今年全國玉米大豐收,根據國家糧食局糧油信息中心預測,玉米產量將達1.825億噸,可如今價格不降反升,反映中國玉米供應偏緊格局已經形成。  吉林省是中國玉米主產省份,多年來玉米商品量、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2011年該省玉米產量將達265億公斤,再創歷史最高水平。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今年全國糧食總產有望邁上5500億公斤的新臺階,實現連續八年增產,單產和總產均將再創歷史新高。  從吉林省的情況看,今年以來玉米價格一路走高,新糧開秤上市后價格雖然呈下行趨勢,但整體運行區間仍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專家認為,深加工企業庫存不足,企業提價收購,刺激了玉米價格走高。目前省內收糧的主體就是長春大成集團、中糧生化、嘉吉生化等深加工企業,還有個別的飼料企業和零散貿易商,深加工行業掌握著市場定價權。  豐收與漲價并行。吉林省松原市糧食局副局長高興國認為,成本推動是漲價的最重要原因。“今年玉米種植成本普遍較去年上漲15%-20%,尤其以化肥價格漲幅最大,部分品種達20%,種子價格整體也較去年上漲超20%。”他說。  成本增加支撐農戶惜售心理增強,成為新糧上市后支撐現貨價格堅挺的主要因素。加之農民售糧習慣改變,集中上市數量越來越少,對于糧價期望值很高,國內玉米價格難以大幅回落。  松原市寧江區善友鎮善友村支部書記李軍說,今年平均每公頃包地費增加500元,化肥漲價增加成本140元,雇工成本增加200元,粗略計算每公頃就增加成本840元,如果玉米折干糧價格賣不上2元/公斤,恐怕就沒什么賬算了。  “近年來我國貨幣超常規發行,也為糧價上漲提供了必要條件。”高興國說,2009年,中國貨幣M1供給量較上年增長32.4%,增速大約是上年4倍,無疑為近兩年糧價過快上漲創造了宏觀條件。  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國內糧食領域流動性過剩,國家持續提高糧食托市價格,強化了糧食生產者、加工商和經營者對糧價上漲的預期,一些糧食加工經營商增加儲備、待價而沽,甚至在部分地區、部分品種出現減產時入市搶購,人為地渲染了糧食市場供求緊張關系,加劇了部分糧食品種過快上漲。  今年雖然全國玉米大豐收,但庫存狀況依然緊張。據了解,今年中國已經從美國、阿根廷等國進口了400多萬噸玉米,目前已經全部進入儲備。國際方面,今年美國玉米的產量較去年繼續減少,庫存消費比上一年度也有較大幅度下降。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顯示,雖2011/2012年度美玉米庫存提高至2200萬噸,但仍為8年來最低水平。同時,庫存消費比僅為6.81%,為2002年來最低水平,全球玉米供應形勢也呈緊張局面。  國家糧食局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表示,隨著近年來玉米產量的增加,消費量也在進一步擴大,不僅飼用消費量快速增長,隨著淀粉糖、玉米酒精產量的大幅增長,玉米深加工對原料的消費也持續大幅增長。  尚強民認為,目前中國玉米加工高利潤周期尚未結束,消費的擴大預示著玉米產業結構將出現新的變化。  中糧糧油有限公司玉米部副總經理范珍鈺說,今年全國玉米消耗量將達1.12億噸,較去年增加0.05億噸,玉米加工行業消耗大約0.535億噸,較去年增加0.01億噸。全國玉米產量雖然將創歷史新高,但消費量也將增加至1.813億噸,中國將成為玉米常規進口國的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有1.05億噸玉米用作動物飼料,另有約6000萬噸至7000萬噸玉米被加工成淀粉和乙醇等產品。  中國畜牧業總站站長李希榮說,中國玉米以前都是出口,但從2010年開始突然出現凈進口態勢,雖然數量不大,只有150萬噸,但信號意味很強。從過去的出口到今天的進口,這是一個轉折。  有專家預測,今年中國動物飼料產業和玉米加工產業將繼續成長,或將導致供應缺口,且缺口會進一步擴大。劉笑然認為,盡管國內玉米大豐收,但伴隨需求的不斷增加,整體上仍然難改供應偏緊格局,由于國際市場供應也整體緊張,中國玉米必須立足自身謀求更高水平單產,逐漸緩解“緊平衡”局面,穩定市場供需。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市場需求增量面臨拐點 大宗商品終結兩年漲


盡管中東動蕩再次引發原油價格高位震蕩,但隨著大宗商品在下半年連續兩次大幅回調,跟蹤一攬子大宗商品價格綜合表現的CRB指數也結束了連續兩年上漲的態勢。分析人士表示,債務危機以及經濟增長放緩幾乎主導了2011年大宗商品市場走勢,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繼續推進,中國市場對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將放緩,提振大宗商品市場的“中國因素”或將褪色。  政策“退出”、經濟放緩拉低價格  今年3月份以來,由于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債務危機顯現,大宗商品的價格高位回落。截至11月24日收盤,CRB指數已較去年底回調了8.73%,國內期貨市場跟蹤主要上市商品價格平均表現的商品指數回落幅度則超過16%,綜合指數重新回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  光大期貨研究所負責人葉燕武表示,與金融危機后市場受流動性充裕以及政策刺激的環境不同,今年來經濟增長相對前兩年出現放緩和回落,政策刺激的空間也進一步壓縮,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刺激政策陸續“退出”,都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了牽制。  中信建投的分析指出,在商品下跌過程中,盡管下挫次序不同,但基本金屬、農產品 等主要品種都經歷了普跌態勢。澳新銀行大宗商品研究總監諸蜀寧表示,從9月份以來,價格的下挫更是波及現貨市場定價的商品。“與原油等在交易所上市的商品金融屬性較強不同,鐵礦石、焦煤等大宗商品更多是以現貨市場定價,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現貨定價商品的下挫折射出實體需求已放緩。”諸蜀寧說。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油價依舊相對高位  不過相對于整體市場的弱勢,國際油價的表現依然“風光”。“原油市場金融屬性更強,除了受市場整體的恐慌情緒影響,地緣政治也對油價提供了強勁的支撐。”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家陳克新表示,11月份以來原油價格逆市上漲,正是由于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數據顯示,與去年底相比,盡管市場起伏較大,但原油價格仍呈漲勢,截止到11月24日收盤,紐約市場油價仍較去年底上漲逾6%,由于年初中東北非局勢的持續動蕩,倫敦布倫特油價同期漲幅甚至高達近14%,與去年全年22%的漲幅已相差無幾。  在分析人士看來,由于地緣政治的持續演繹,與其余大宗商品更多受弱勢宏觀環境主導不同,原油市場供應可能緊張的擔憂與經濟放緩持續展開了博弈。 “當前市場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一方面歐洲債務危機仍未交出完美的解決方案,而另一方面,支持油價上行的因素還在增加,市場庫存處于較低水平的同時,冬季的消費高峰也即將來臨。”業內人士指出。  對此,眾多分析人士預計,盡管全球經濟放緩,且歐債危機不排除出現更差的境況,但油價大跌仍不現實。“市場需求增幅在加快,而歐佩克成員國目前對增產分歧還較大,同時利比亞、伊朗等問題也時不時攪動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歐債危機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未來供需結構問題可能對價格展現更大影響力。  在高盛的分析看來,實際上,當前大宗商品市場依然受供需格局和歐債危機的雙重影響,如果需求保持穩定但供應受限迫使價格上升以平衡市場供需,則大宗商品可能出現供需緊張的局面。“近期由于美國輸油管道逆轉輸油方向,市場預期交割地庫存減少,價格更低的紐約WTI油價與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價差已縮小,紐約原油價格與布倫特油價在未來步調一致很可能就會改變市場對價格的預期。”業內人士指出。  “中國因素”推升價格進入尾聲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幾年市場熱炒“中國因素”推升價格不同,2011年大宗商品的起伏幾乎主要由地緣政治推動的原油價格以及債務危機主導。實際上,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市場逐步推進結構轉型,“中國因素”對大宗商品的提振可能已進入尾聲,包括金屬、農產品等商品的需求增速面臨“拐點”。  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因素”一直是商品市場“屢試不爽”的炒作題材,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的報告,更是建議客戶“漲幅最大的將會是那些中國需求大、自給率較低且閑置產能最小的商品,首選原油、銅、鐵礦石等”,體現“中國因素”的商品也常常會得到市場資金的“特殊關照”。  陳克新表示,面對內部轉型和外部債務危機沖擊,中國對大宗商品消費的結構明顯調整,一方面內部需求增長明顯高于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需求更多轉向內陸省份,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從2008年開始,隨著加工制造業的轉移,內陸省市經濟發展明顯提速,這也使得大宗商品的消費結構中,沿海發達地區消費比重繼續下降,而內陸省份消費比重上升。”陳克新認為。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師鄭聯盛也表示,中國經濟自身正在經歷調整,以前加工貿易的模式有所萎縮,出口的減少,市場對大宗商品的消費一方面轉向了內陸,一方面更加注重本地市場。“其實以前國際市場對‘中國因素’也有所夸大,大宗商品依然受全球總需求的影響更大。”鄭聯盛指出。  中糧糧油副總經理費忠海認為,目前我國對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量,可能正處于“重大的拐點”附近。“過去的時間里,我們對于基礎商品的需求都保持高速增長,未來增量、增速將進入到下降通道,或許在高峰期后,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總量也會進入下降的通道。”費忠海表示。  中糧糧油提供的數據顯示,以進口依存度達到70%的油脂產品為例,目前國內對食用油的人均消費已達到18公斤至19公斤,接近與世界平均水平的22公斤至23公斤。“相對于前幾年的高速增長,未來幾年增長的結構性變化特征將更為明顯。”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可通過LME對沖全球市場風險


  隨著摩根大通全面收購全球曼氏金融(MFG)所持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部股權,資本架構重新趨于穩定的LME又被買家看好,將考慮被收購的可能性;同時,其在中國市場的長期戰略部署也逐漸浮出水面。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洋與國際海底簽訂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合同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18日與國際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簽訂了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合同,這標志著我國正式獲得了第二塊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商業開采優先權的國際海底合同礦區。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往何處去


今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高位寬幅震蕩  承接上年顯著升溫態勢,2011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保持高位寬幅震蕩局面。  一.宏觀經濟減速,不改需求增長局面。  2011年,預計中國GDP增速由2010年的10.3%,回落到9%左右,大體回落1個多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也出現全面減速。據預測,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23.8%,比去年大體持平,但如果剔除顯著升高的投資品價格因素,則實際增速至少回落了6個百分點;同期外貿出口增幅預計為21.8%,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0個百分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存在投機泡沫的最終消費品需求也出現了顯著回落。預計2011年全國商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為17%,比上年增幅回落1.4個百分點,低于過去5年的平均增長水平,而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其實際增長率回落了6個多百分點。三大指標的回落,直接抑制了工業生產增長水平。 2011年以來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逐月下滑,已從2010年12月份的18.5%一直回落到2011年10份的13.2%。  盡管整體經濟減速,一些消費受到抑制,但中國大宗商品需求依然旺盛。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2011年1—8月累計,全國8種重要大宗商品的表觀消費量約為42億噸,比上年增長13.9%。重要大宗商品品種中,全國鐵礦石表觀消費量12.7億噸,增長18.1%;煤炭表觀消費量25.5億噸,增長13.6;石油表觀消費量3億噸,增長4.9%;大豆表觀消費量4618萬噸,下降7.5%;銅的表觀消費量也出現下降。  預計2011年上述8種大宗商品表觀消費量接近63億噸,增幅在12%左右。其中煤炭表觀消費量向40億噸靠攏,增長14%左右;鐵礦石表觀消費量18億噸以上,增幅超過15%;石油表觀消費量大約4.5億噸,增長5%左右。  二.旺盛需求拉動,新增資源以較高水平增長  旺盛消費需求,拉動了新增資源較大幅增長。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2011年1—8月累計,全國8種重要大宗商品新增資源量為42.1億噸,同比增長13.8%,超出國民經濟增長水平,與消費需求基本同步。  重要大宗商品中,仍以煤炭為首,新增資源量接近26億噸,同比增長13.4%;其次為鐵礦石,新增資源量12.7億噸,增長18.1%;橡膠與電解鋁的增幅也較大,在8%以上。受到汽車產銷大幅回落影響,石油與有色金屬資源增速放緩,石油僅增長4.9%,銅增速還出現了負增長。預計2011年全國8種大宗商品新增資源增長12%左右。  整體來看,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高耗能、高物耗特征依然明顯,不利于可持續、健康發展。  新增資源構成中,國內產量提高成為主要拉動力量。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2011年1—8月份累計,全國8種重要大宗商品國內產量同比增幅為15.4%,大大高出同期6.9%的進口增幅。重要大宗商品中,煤炭、鐵礦石、精煉銅產量增幅較大,都在14%以上,高的達到了22%。  重要商品中,除石油與鐵礦石之外,其他品種進口水平普遍回落,尤其是有色金屬與大豆下降幅度較大。這反映了國內緊縮內需的政策效應。  三.多重因素推動,市場價格再次創出新高  2011年以來,美元等各國貨幣競相貶值沖擊,中東及北非政局動蕩、嚴重自然災害,以及新興經濟體需求旺盛,供求關系偏緊等多重因素動,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上行,由此導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總指數(CCPI)再次創出新高。  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 2011年1—9月份累計,全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同比上漲25.7%。從各月價格環比情況來看,基本呈現震蕩上行態勢。到2011年9月份,全國大宗商品價格總指數(CCPI)比年初上漲9.6%。  進入10月份以后,雖然受到歐美“雙債危機”恐慌氣氛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環比回落,但很快轉為上升。其中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攀升到90美元/桶,甚至一度躍上100美元/桶關口。預計2011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比上年上漲20%左右。  重要大宗商品中,礦產品和部分食品類產品漲幅較大,金屬類產品漲幅較小。盡管10月份部分商品價格均有回落,但除鐵礦石外,其他商品價格回落幅度不是很大,即即便是鐵礦石價格,進入11月份以后也出現企穩跡象。預計2011年大宗商品整體價格水平,高位運行態勢不會改變。  明年大宗商品市場將呈現出三大趨勢  展望2012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形勢,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供求關系與價格行情,主要受到全球經濟減速與貨幣貶值兩大因素博弈,呈現先抑后揚,寬幅震蕩格局。  一.消費需求繼續增長的同時,消費結構發生調整  2012年,中國經濟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如果不發生大的意外,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在9%左右。從名義增長率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20%以上增幅,工業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增長16%左右,外貿出口增長回落到20%以下,甚至有可能更低。受其影響,全年8種重要大宗商品表觀消費量達到69億噸,比上年增長10%左右,需求增長水平有所回落。其中煤炭表觀消費量達到或超過42億噸,鐵礦石表觀消費量不低于約為20億噸,增幅均在8%以上。石油表觀消費量向5億噸關口靠近,增長5%左右。  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對內部轉型與外部債務危機沖擊,由此產生大宗商品消費結構的明顯調整。這種結構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中國內部需求的增長明顯高于出口需求(含間接出口)的增長。據測算,2011年中國出口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轉為負數。預計隨著出口水平的進一步回落,2012年,凈出口對于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依然為負值,國內需求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會上升。這就導致中國大宗商品消費結構中,國內消費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其次是大宗商品需求,更多地向內陸省份,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傾斜。從2008年開始,隨著加工制造業的梯次轉移,中國內陸省市經濟發展明顯提速,超出沿海發達地區。這也使得中國大宗商品消費結構中,沿海發達地區消費比重繼續下降,而內陸省份消費比重繼續提升。  這種消費結構性調整,是中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在以后一段時期內,還會持續下去。  如果新一年內各國貨幣競相嚴重貶值,尤其是歐元區崩潰,將會刺激一些國家將紙幣形式的外匯儲備,部分轉化為大宗商品等實物形式,由此增加全球大宗商品實物性避險需求,也會成為中國大宗商品需求的組成部分。  還有一種情況,即歐美債務危機嚴重惡化,甚至出現超過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受其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實體經濟需求萎縮,價格行情出現深幅跌落,將會引發中國一些部門與企業的“抄底”行為,從而導致總需求結構中,“抄底儲備需求”的明顯增多。  二.資源供應難以寬松,進口比重提升  中國較高水平的大宗商品需求,為全球資源供應提供了強大動力。預計新一年內全國大宗商品新增資源量接近70億噸,增長 10%以上。其中煤炭新增資源量在42億噸以上,增幅也在10%以上;鐵礦石新增資源量有可能躍上20億噸關口,增幅都不會低于8%;石油新增資源量4.8億噸左右,繼續5%左右的小幅增長態勢。  受到資源儲備及其開采成本不斷提高影響,新增資源結構中,國內產量較為平穩,增長幅度有限。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淘汰落后的巨大壓力,亦約束了產能的更多釋放。其中鋼鐵、煤炭、水泥、焦炭、礦石等產品所受約束較為明顯。比如粗鋼產量難以超過10%,由此使得礦石、焦炭等冶煉材料產量增速相對平穩。  國內產量的相對平穩,使得中國需求增長所要求的資源供應,更多地向進口傾斜。預計全年8種大宗商品(不含谷物、棉花、食糖)進口量將達到或超過12億噸,增長8%以上,明顯高出上年增幅。其中石油,鐵礦石,煤炭,有色金屬,橡膠等產品進口增幅都會有不同程度提升。  資源進口總量中,中國企業走出去,所獲得的鐵礦石、天然橡膠、石油、有色金屬等權益資源比重提高,同時一些大宗商品進口來源地區多元化。比如進口鐵礦石中,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南非、印度的進口比重下降,而來自其他地區的比重上升。  影響2012年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的不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危機可能引發新的地緣政治動蕩,以及一些國家的資源保護措施,由此引發大宗商品的供應干擾。二是出現新的嚴重自然災害。由此可見,2012年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資源供應依然趨緊,不要指望出現所謂“寬松拐點”。  三.經濟減速與貨幣貶值兩大因素博弈,市場價格先抑后揚  總體看來,今后大宗商品價格行情主要受到經濟減速與美元貶值兩大因素博弈制約,呈現先抑后揚,近弱遠強格局。  1.“雙債危機”下全球經濟共同減速,拖累實體需求。美歐國家“雙債危機”問題所以矚目,主要在于全球金融體系會因此遭遇重大沖擊,甚至引發世界經濟新的更加衰退。而龐大債務的持續增長,勢必加重政府財政利息負擔,導致其他方面支付能力被迫縮減。  2.美歐國家非常規減債,成為推高大宗商品價格新因素。美國借助于美元霸權,實現其“非常規減債”,由此引發今后世界貨幣,尤其是美元的持續貶值趨勢。受其影響,大量貨幣再次進入市場,勢必引發國際市場包括礦石、焦炭、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成為推高全球鋼材價格上漲的新因素。對此,要予以高度關注。  3.兩大因素博弈,引發鋼材市場近弱遠強格局。總體而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行情處于上述兩大因素的博弈之中。經濟減速,甚至經濟衰退力量大于美元等貨幣貶值力量,大宗商品價格跌落;反之價格就會上漲。  近期來看,全球經濟減速,甚至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大宗商品市場面臨很大風險,處于相對弱勢。無論是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都不排除跌落的很大可能性。中、遠期來看,因為多種因素引發的美元貶值將占據上風。  重要大宗商品中,農、礦產品產品類,如谷物、油料、礦石、煤炭、黑色金屬等,因為成本剛性較強,易于受到自然災害干擾,以及消費需求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國家,即使西方國家出現更嚴重經濟衰退,其價格跌落空間有限。與此不同,有色金屬、橡膠等商品,因為金融屬性更強一些,在恐慌避險氣氛以及流動性泛濫影響下,巨量資金大進大出,市場價格的震蕩幅度遠大于前者。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游需求不旺天膠反彈肌無力


兩連漲之后,天膠市場的反彈有些后勁不足。“這兩天的反彈,讓一些貿易商有了出貨的機會。”上海某投資公司分析師吳先生告訴記者,不過由于貿易環節庫存比較大,出貨的人又多,讓本已有所回升的現貨價格和成交量又重陷低迷。  延續本周以來的反彈態勢,昨日早盤,剛剛接棒成為天膠主力合約的RU1205曾一度高開,但隨后受國內股市大跌拖累一路下行。截至收盤,RU1205合約收報25005元,下跌335元。現貨市場方面,海南全乳膠主流報價在27000元/噸左右,云南全乳膠價格則在27000—2720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末泰國為首的產膠國擬計劃干預膠價的消息傳出后,該國天膠產區價格便一路上漲。以泰國合艾原料市場報價為準,16日,生膠片報90.5泰銖/公斤,膠水報90泰銖/公斤。而在上周五,上述報價則只有80.01泰銖/公斤和59泰銖/公斤。上游原料大漲也帶動了天膠價格整體上行,海外20號標膠價格從上周末的3000美元/噸左右迅速攀升至3400美元/噸一線,青島保稅區內價格也出現微漲。  “這兩天的反彈,除了受主產國政府托市消息刺激外,還與市場對未來供需預期發生變化有關。”金銀島天膠分析師鄒德慧說。據介紹,近期泰國中部洪水退去,被淹的下游工廠近期將陸續開工,其需求有望恢復。泰國南部產區本身處于雨季,市場對未來供應情況并不樂觀。另外,最近國內天膠期貨以及日膠價格的反彈,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了主產國原料價格的上漲。  本周末,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大產膠國將在曼谷舉行會議以尋求穩定價格的措施。不過,市場人士對本次會議能否對膠價形成實質支撐持懷疑態度。  “這次會議可能并不會有實質性消息。”資深行業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天膠市場價格并不只由主產國一方說了算,都說熊市看需求,現在市場要看下游的需求行事。  而對于下游輪胎企業來說,眼下的日子也并不輕松。國內某輪胎企業下屬貿易公司負責人王經理告訴記者,臨近年底企業的訂單情況不太好,加之北方已經進入冬季,替換胎的消費量也逐步降低。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游消費疲軟制約化工板塊反彈空間


  施海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游消費疲軟 成本支撐難以推動滬鋁上行


  目前滬鋁僅有成本支撐,難敵經濟增長放緩、歐債危機蔓延、需求不旺等多重利空因素的打壓,交易重心下移,主力1202合約已在16000元/噸下方運行。筆者認為,電力短缺沒有達到提價鋁價的預期,受利空因素的影響,滬鋁仍將在成本線下方運行。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游囤煤熱情降溫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微跌


經過近一個半月的上漲,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出現首次回落。海運煤炭網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期(11月9日至11月15日)環渤海地區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852元/噸,比前一周下降了1元/噸。  對此,資深煤炭專家李學剛指出,下游企業“囤煤”熱情逐漸降溫令煤價出現此次“技術調整”,但由于旺季已至,市場需求只增不減,煤價高位徘徊局勢不改。  據統計,當期發熱量5500大卡/千克市場動力煤在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國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和黃驊港的主流成交價格分別報收為845元-855元/噸、850元-860元/噸、845元-855元/噸、855元-865元/噸、860元-870元/噸和840元-850元/噸。  其中,天津港的煤炭交易價格比上周上漲了5元/噸;秦皇島港和曹妃甸港的交易價格下降了5元/噸;京唐港的交易價格下降了10元/噸;國投京唐港和黃驊港的煤價與上周持平。  “從對環渤海六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計算結果看,24個港口規格品中,價格持平的港口規格品由前期的24個減少到了10個;價格上漲的港口規格品增加到了2個;價格下降的港口規格品增加到了12個。 ”李學剛指出,這說明一些地區的市場動力煤價格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李學剛分析指出,受秦皇島等集散地區市場煤炭價格持續走高,“囤煤”資金緊張、成本增加,春節及其長假提前到來,以及經濟減速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近期“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煤炭出現滯銷傾向,多數煤炭消費企業和貿易商對今年冬季市場動力煤價格的預期不樂觀,“囤煤”熱情降溫。  同時,海上煤炭運價持續回落、主要發電企業電煤庫存大幅度回升等因素也在繼續發揮作用。據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統計,10月末全國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已經達到近7500萬噸、可用21天以上的高位水平,電煤采購熱情持續降溫。  雖然,“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出現下降,且是該指數自9月7日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但并不意味著煤炭市場拐點將至。”資深煤炭專家李朝林說,天氣越來越冷,取暖用煤量會明顯增加,這對穩定煤炭需求至關重要,煤價不會大跌。  他分析指出,前期煤炭價格上漲過快過猛,已達歷史相對高位,因此下游需求減緩進煤是必然的。  “高煤價需要一段時間消化,短期之內難再創新高,震蕩回落可能性比較大。”李朝林預計,年底煤炭價格將呈現小幅波動,電價上調可能性較大,合同煤價上漲亦可能性大。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周商品將探底回升震蕩反彈


宏觀面上,歐元區方面,法國提出歐元區需要進一步推進財政一體化整合,但目前這只是一種良好愿望,由于近期市場并無重大利空出現,此消息也就為市場帶了可以聯想的潛在利多,如果未來達成,將為市場帶來重大利好。中國方面,近期同樣沒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對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及準備金下調的預期,使得市場情緒不斷高漲,也為市場帶來了想象的利多條件。  各品種下周將在如下震蕩區間運行:  CU1202:53000-55500;ZN1202:14500-15500;RB1205:4000-4180;RU1205:24000-25500,近期現貨價格維持在26000-27000高位,期現價格出現背離,短期有回歸需求;L1205:9200-9600;TA1205:7800-8300,PTA目前價格相對偏低,不建議繼續殺跌;SR1205:6300-6500;CF1205:20100-20400;A1209:4200-4350;M1205:2750-2900;Y1205:8600-9200。預計上證指數在2300-2320一線有較強支撐;美原油由103回落至近期低點95一線,預計仍有反彈至98一線可能,未來仍有上沖100一線的需求。  下周操作策略:低探時可將空單全部買平離場,同時買入農產品 ,參與反彈行情,下周后段各品種反彈至上述位置受阻后,可繼續賣開工業品。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點推介§樣貌好 身材勁 同服務更一流既女女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選推介』價錢公道,手勢一流既大波女女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靚女推介》青春少女,服務一流~~~~~~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囡推介]呻吟聲不絕~姣鬼挑逗既36D情婦!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囡推介] 翻砌瘦底大波多水淫娃好好吊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供求壓力大外盤大跌 鄭糖弱勢依舊


行情回顧  外盤持續低迷,國內成交清淡。鄭糖早盤小幅跳空低開于6400點,隨后震蕩下行。截止午市收盤,鄭糖1205合約收于6346點,最低6329點,最高6414點,持倉591180手,增倉48686手,跌幅1.31%。  未來12個月內全球面臨700-800萬噸食糖過剩的壓力,同時印度已決定允許100萬噸白糖出口,較最初預期高出一倍,導致洲際交易所(ICE)原糖期貨22日收盤大幅下挫。ICE 3月原糖期貨開盤于全天最高價24.28點,收跌0.65美分,大幅下跌了2.7%,報收于23.44美分/磅,盤中跌至5個月低位23.33美分/磅。倫敦3月白糖期貨收跌10.80美元,跌幅1.7%,報收于613.90美元/噸,盤中跌至610.30美元/噸的8周低位。  國際市場  印尼由于氣候反常導致甘蔗含糖分降低以及產能下降,估計2011年印尼食糖產量或低于前期預測的257萬噸,僅能達到220萬噸的水平。估計明年食糖產量將無法滿足國內需求量,印尼將從印度進口來彌補國內空缺。巴西當前制糖年巴西食糖生產為10多年來最低的一年,估計下一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區食糖產量增幅不會很明顯。菲律賓由于國內食糖庫存量大幅增加,本周食糖出廠價暴跌近50%左右,平均售價僅達到1273菲律賓比索/50千克。  現貨市場  截止到11月22日,廣西已經有11家糖廠開榨,較上榨季同期減少6家,開榨糖廠日榨產能為8.6萬噸/日,同比減少8.1萬噸/日。今日早盤白糖批發市場行情繼續下探,上午昆明、廣通現貨市場糖價雙雙下破整數位,具體如下:  昆明:上午昆明現貨市場制糖企業集團報價下調至7000元/噸,并有量大優惠,商家報價低于7000元/噸,創今年6月份以來新低。廣通:上午廣通、甸尾市場個別中間商報價下調至6870元/噸,二級糖報價6850元/噸。  操作建議  新榨季國際國內基本面的利跌因素基本已經出盡了,受外圍沖擊和游資介入打擊,國內投資者觀望氣氛濃厚,導致鄭糖價格難有大的作為。現貨7000元一線的心里支撐價位將是新榨季國內的重要基準價格,未來下跌空間有限,目前主力多頭資金依然處于被動局面。操作上,激進的投資者可逢低輕倉買入。控制好資金風險,一定倉位中線買單繼續持有。日內維震蕩調整思路,高拋低吸,日內進出。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再度注入流動性 滬膠空單應離場


  日膠市場周三呈現沖高回落走勢,主力4月合約開盤后震蕩走高,盤中觸及273.9日圓的高位,但之后在中國市場回落的拖累下走低,收盤報264.8日圓,下跌4.1日圓,技術上略微顯示反彈受阻跡象,上方20日均線呈現出壓力,不過5日均線附近也獲得一定支撐,而且主力移倉至5月合約后還是處于橫盤整理區間內,市場并沒有太多的方向性,但日膠遠月合約高于近月合約維持了正向市場格局,這對日膠的中期走勢略顯偏多的跡象。

  滬膠周三呈現高開低走,主力合約1205小幅高開至25360元,但隨后震蕩回落,雖然盤中25000整數關略顯支撐,但最終在國內股市大幅殺跌的拖累下還是失守,報收24790元,下跌370元;技術上跌破5日均線,略顯短期走勢上行受阻的局面,但從昨日回落的力度看,滬膠還是延續了近期略顯抗跌的局面,多空對25000的爭奪仍沒有結束。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央行聯合救市 歐股大宗商品齊漲


11月30日,對于全球所有的股市投資者來說,無疑都提前收到了一份精美的圣誕大禮。禮品寄自中國央行,賀卡上清晰地寫道 “自12月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絕對出乎意料,歐洲股市和大宗商品昨日也由此開始絕地反攻。  股市大宗商品殺紅眼  就是這樣一條意外的消息,令全球投資者倍感鼓舞。一方面,這說明保增長已壓過抗通脹成為主要目標。另一方面,央行釋放流動性也利于股市預期。  昨日,全球股市像發瘋了一般向上急躥。截至昨晚21時50分,德國DAX指數暴漲4.3%,其中有接近5%的漲幅是在央行宣布降存準率后創下的。法國CAC40、英國富時100指數則分別上漲3.5%和3.1%。值得一提的是,衡量一籃子歐洲股指的STOXX歐洲600指數上揚0.9%至233.66點,而就在中國央行公告前,其還一度下跌1.1%。  同樣發狂的還有大宗商品,其中對全球經濟增長最為敏感的銅價暴漲。數據顯示,截至昨晚21時53分,LME銅漲幅3.25%,LME鋁漲2.2%、LME鉛漲1.4%。在LME6種主要商品中,只有錫價下跌了0.12%;另外,紐約1月原油期貨上漲1.59%至每桶101.4美元,已非常接近11月17日創下的年內高點103.37美元;黃金現貨價格更在央行公告后短短3個小時內上漲了近30美元,暫報每盎司1744.7美元。  貨幣市場方面,歐元對美元更完成了不可思議的逆轉。在看著馬上就要破1.32關口之際,被迅速拉回到1.35上方。截至昨晚22時,歐元對美元報1.3527,漲幅1.5%。同期,美元指數則暴跌1.4%至77.94。  全球央行聯合救市  中國央行突然下調準備金率,看起來似乎是此輪全球救市行動的一個部分。  昨日,全球多家央行齊齊出手。據悉,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表示,將采取聯合行動防止全球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短缺。其中,美聯儲宣布,已與英國央行及歐央行等5家央行達成一致,將下調美元流動性互換利率0.5%,并將互換協議延長至2013年2月1日。此次下調互換利率旨在緩解金融市場資金緊張,從而減輕由此帶來的對家庭和企業信貸供應的影響,以幫助經濟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5家央行包括美聯儲、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  對此,野村證券歐洲區資深經濟師JensSondergaard表示,當全球央行集體救市時,這絕對是利好。但如果問題的核心出在歐洲主權債券市場上,那么集體注入流動性又能否真的改變頹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全球央行集體救市,更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今年9月19日,上述五大央行就計劃通過三次操作,向歐洲銀行注入資金,以消除美元流動性危機。但這并不能讓人輕松。因為早在4年前,就曾經出現過類似的聯合注資。結果在抵押市場和投資者信心崩潰的雙重沖擊下,全球經濟不堪一擊。資料顯示,2008年8月,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其中美聯儲1天3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不料,注資已無法挽回市場信心。1個月后,雷曼兄弟破產,將金融危機推向了最高潮。
文章標籤

Tob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